数学课堂教师评价语言“三要”
彩璟小学 张丽芬
随着新课程的改革,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,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对于学生的发展 具有最直接的导向作用。合理的评价不仅能激励学生学习,而且也能改进教师教学。因此,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体现课改精神。具体的说,我们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要注重“三要”。
一、评价语言要有“情”
1、情要“真”
课堂教学中,教师充满真情的评价语言,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。如一位教师教学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,出示了这一道练习题:一堆水泥用去10袋,用去的是剩下的2/5,这堆水泥有多少袋?
师:下面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,并说明列式的理由。
生1:剩下的是单位“1”,单位“1”的量不知道,求剩下的要用除法,用10除以五分之二得到剩下的,用剩下的再加上用去的10袋就是这堆水泥有多少袋。
师:大家都是这样列式的吗?(大部分学生都说是)
生2:老师,我是用乘法计算的。(许多学生惊讶)
师:你说说看。
生2:我把用去的看作单位“1”,一共的水泥就是用去的7/2,我的列式就是10乘7/2。
师:(动情地):太精彩了,我都没有想到,你比老师聪明多了。(全班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)
这样充满真情的评价满足了学生的内心需要,师生真情互动,课堂的愉悦、和谐便自然呈现。同时,既增强了这位同学的自信心,又带动了一批敢于创新的同学。
2、情要有“趣 ”
教师富有情趣的评价,有助于营造、宽松的学习气氛,给学生创造一个认识自我、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,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。如一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:养老院里有13位老奶奶,平均年龄76岁,有12位老爷爷,平均年龄79岁,这个养老院的平均年龄是多少?教师在批给作业时发现几位同学出现了这样的错误:(76+79)除以(12+13)=6.2(岁)。教师很风趣的问学生:“你怎样问一位老人的年龄?”老爷爷您高寿啊?“教师(装成老人的模样):”我今年六岁多了。”全班学生哄堂大笑。“为什么会有6岁多的老人呢?”教师拿出自己写好的错题请学生改正,这样,教师富有情趣的评语,既照顾了学生的尊严,又令学生对自己的错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二、评价语言要“深”
评价语言的“深”指评价语言要有深度,强调其形性作用,注重发展功能。因次,教师在课堂上要避免表面化的评价和廉价泛滥的表扬,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。如我们学校的郭建英老师在教学十几加几时,她出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14+3大多同学数采用破十法计算,而有一位同学却用的是凑十法,他把14分成7+7,一个7和3凑成10,再和另一个7合在一起就是最后的结果17,他采用的是逆向性思维解决的问题。当时我们听课的老师对这位同学投以赞赏的目光,郭老师当时就说:你的这个想法很好,这个方法用来解这道题对一般同学来说比较难,不适合用这种方法,但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这个方法能解决很多问题。
这样的形成性评价能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,使学生获得成就感,增强自信心,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深层次愉悦。
三、评价语言要“多”
“多”就是要根据学生智能特点多元化的评价学生。如教学“找规律”一课,教师:“同学们,你们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我们今天学习的“找规律”呢?学生独立尝试后,老师把学生不同的方法展示在屏幕上一一评价,XX同学想象力很丰富,能用图形来表示规律。XX同学真不错!能用数字简洁地表示规律。XX同学很有节奏感,你一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。
以上教师对三位同学的评价侧重点不同,第一个教师侧重的是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肯定:第二个侧重的是对学生数学智能的肯定;第三个评价侧重的是音乐智能的肯定。
多元化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,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,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,可以进一步激发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,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。